1977年读大学时的习近平
【学习大国按】
又是一年高考时。
寒窗苦读十数年的学子们就要踏进科场,接受“校阅”。
作为党的总书记,习近平怎么看待这一牵动千万万万人心的人才选拔考试?他昔时是怎样走进大学校门的?未来的考试招生制度刷新,习近平有哪些考量?学习大国(XXDAGUO)带你一起相识。
1.上大学
总书记有一段一直起劲的履历
高考就像千军万马过独木桥,考个理想大学禁止易。无论是最终走进大学校园的学子,抑或是高考不幸落榜者,都曾履历过一段艰辛岁月。
2011年8月21日,时任国家副主席的习近平旅行四川都江堰市青城山高级中学,用一句歌词“不履历风雨,怎能见彩虹”和一句古诗“不经一番寒透骨,怎得梅花扑鼻香”来勉励高三学子。
习近平自己昔时为了上大学也有一段艰辛的人生履历。1975年还没有恢复高考,正在陕西插队的习近平因推荐而上了大学。推荐并禁止易,他虽然身为革命元勋之子,但适逢“文革”,其父习仲勋被打倒,因此,习近平在陕北6年,“因素”一直欠好。以至于光入团申请书他就交了8次,入党申请书更是写了10份。
习近平在《我是黄土地的儿子》一文中回忆:“那时间报大学,清华有两个名额在延安地区,全分给了延川县。我三个自愿都填清华,你让我上就上,不让我上就拉倒。 县里将我报到地区,县教育局向导仗义执言为我力争。清华来招生的人不敢做主,讨教学校……其时,我父亲下放的洛阳耐火质料厂,开了个‘土证实’:‘习仲勋同志属人民内部矛盾,不影响子女升学就业。’开了这么个证实,就上学了。走的时间,外地还剩下的一些知青都特殊羡慕我。”
2.谈高考
考上可喜,考不上也不必气馁
2003年7月11日,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在《浙江日报》的《之江新语》专栏揭晓《路就在脚下》一文专门讨论怎样看待高考。文章很短、语言质朴,却引人深思,值得一读。
习近平说,“考上大学虽然可喜,但没考上大学也不必气馁,更不可绝望。路就在脚下。一小我私家能否成才,要害不在于是否上大学,而在于他的现实本事。社会自己就是一个大学校,留心随处皆学问。只要你肯学习、能受苦,没有读过大学,照样能成才。”
关于怙恃给子女过大压力,学校重视文化教育而轻视心理康健教育和人文眷注等征象,习近平在文中指出,一定要从社会、学校和家长等多方入手,千方百计把孩子从分数中解放出来。要让他们明确,人生蹊径万万条,各行各业都能成才。只要矢志追求、起劲拼搏,照样可以实现人心理想和目的。
听到了吧!总书记都说了,人的成才不在于是否上大学,而在于有没有现实本事。未来只要你扎实肯干,总有你出面之日。高考只是人生蹊径中的一条,卸下肩负,轻松上阵吧!
3.说招生
终身学习是刷新偏向
十八大以来,“刷新”成为要害词,“考试招生制度”成为了主要刷新工具。2014年8月29日,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聚会,审议通过了《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刷新的实验意见》。除了要提高中西部和生齿大省高考录取率、刷新考试内容等以外,谈的最多的照旧“终身学习”。这与习近平总书记的“成才”理念是完全一致的。
聚会指出,要通过深化刷新,形因素类考试、综合评价、多元录取的考试招生模式,健全增进公正、科学选才、监视有力的体制机制,构建衔接相同各级种种教育、认可多种学习效果的终身学习“立交桥”。
聚会还说,要刷新招生录取机制,镌汰和规范考试加分,完善和规范自主招生,完善高校招生选拔机制,刷新录取方法,拓宽社会成员终身学习通道。
照旧习近平的那句话:一小我私家能否成才,要害不在于是否上大学,而在于他的现实本事。而现实本事的获得,就得靠终身学习,一直起劲。